以下是针对PolarOS物理机的详细安装教程,涵盖环境准备、安装步骤、配置流程及常见问题解答:
安装前准备
-
硬件要求:
- 兼容机型:支持X86架构的物理机(如J4125/N5105等低功耗平台或普通台式机)。
- 存储设备:至少16GB U盘(用于制作启动盘)、空闲硬盘或SSD(建议分区容量≥20GB)。
- 其他外设:显示器、键盘、鼠标(用于安装界面操作)。
-
软件准备:
- 固件下载:需从官方渠道获取PolarOS镜像文件。
- 启动盘制作工具:推荐使用Rufus(Windows)或balenaEtcher(跨平台)。
安装步骤
-
制作启动U盘:
- 将U盘插入电脑,使用Rufus选择下载的ISO文件,分区类型选择“MBR”,文件系统为“FAT32”,点击“开始”写入镜像。
- 完成后拔出U盘,插入目标物理机。
-
BIOS/UEFI设置:
- 开机进入BIOS/UEFI界面,调整以下参数:
- 启动顺序:将U盘设置为第一启动项。
- 安全启动:若为UEFI模式,需禁用Secure Boot或加载外部密钥。
- 内存映射:启用“Above 4G Decoding”(部分旧主板需调整)。
- 保存退出,自动进入安装界面。
- 开机进入BIOS/UEFI界面,调整以下参数:
-
系统安装:
- 选择安装磁盘:手动分区或选择“自动安装”,推荐手动分区,创建以下分区:
| 分区类型 | 挂载点 | 大小建议 | 用途 |
|———-|———|———-|———————–|
| 主分区 |/boot
| 512MB | 引导分区 |
| 逻辑分区 | | ≥10GB | 根目录(系统文件) |
| 逻辑分区 |/home
| 剩余空间| 用户数据存储 |- 注意:若为UEFI启动,需创建EFI分区(100MB,格式化为FAT32)。
- 时区与键盘:选择“Asia/Shanghai”时区,键盘布局选“Chinese (Simplified)”。
- 网络配置:安装阶段可选择静态IP或DHCP,静态IP需手动输入网关、DNS等信息。
- 选择安装磁盘:手动分区或选择“自动安装”,推荐手动分区,创建以下分区:
-
初始化配置:
- 首次启动:安装完成后自动重启,拔出U盘,系统会进入初始化脚本。
- 账户设置:创建管理员账号(建议用户名含英文),设置强密码。
- 网络优化:根据需求选择PPPoE拨号(需输入宽带账号)或自动获取IP。
驱动与内核管理
-
驱动安装:
- 系统自带多数主流硬件驱动,若遇到未识别设备(如网卡、声卡),可通过终端安装:
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firmware-linux
- 显卡驱动:对于NVIDIA/AMD显卡,需前往官网下载对应PPA源安装。
- 系统自带多数主流硬件驱动,若遇到未识别设备(如网卡、声卡),可通过终端安装:
-
内核更新:
- 通过
sudo apt upgrade
或sudo do-release-upgrade
升级系统,避免直接更换第三方内核导致兼容性问题。
- 通过
高阶功能配置
-
多网口绑定:在
/etc/network/interfaces
中配置bonding,提升网络冗余性。 -
虚拟化支持:启用KVM或QEMU,安装命令:
sudo apt install qemu-kvm libvirt-daemon-system bridge-utils
常见故障排查
-
启动失败:检查BIOS启动顺序,确认U盘已拔出,且硬盘分区格式正确。
-
网络不通:重置网络服务:
sudo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Manager
,或检查PPPoE账号是否匹配。
FAQs
-
问:安装后如何扩展硬盘?
答:通过gnome-disks
工具添加新磁盘,格式化后挂载至/mnt/data
,并在/etc/fstab
中添加持久化配置。 -
问:能否直接克隆系统到其他机器?
答:需确保硬件配置相同(尤其网卡/CPU型号),否则可能出现驱动不兼容问题,推荐使用DD克隆后修复引导:sudo update-grub
。
原创文章,发布者:酷盾叔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d.cn/ask/73867.html